铁围山丛谈(知不足斋本)第2页
後果胜,而元昊请服。上又曰:"国家竭力事西陲,累数年,海内不无劳弊。今幸甫定,然宜防盗发,可诏天下为预防也。"
会山东有王伦者焱起,转鬬千余里,至淮南,郡县既多预备,故即得以杀捕矣。
自秦汉以还,时主能享国多历年所者,独汉武帝在位五十四载。案别本竝作"五十五载"。考武帝建元元年辛丑,至后元二年甲午,正五十四载。吴本作"五十五载",则是庚子即位始也。
今竝存之。然末年巫蛊事起,成卫太子之祸。梁武帝在位四十八载,唐明皇在位四十四载。案别本竝作"四十五载"。
考玄宗以延和元年壬子八月即位,是年即改元先天,至天宝十五载丙申幸蜀,正四十五年。似当以别本为正。是二君者,亦终有侯景、禄山之乱。而我仁宗皇帝在位四十二年,始终若一。乌乎,休哉。案此条首句"自"字上,别本竝有"又"字,连上为一条。
哲宗即位甫十岁,於是宣仁高后垂帘而听断焉。及寖长,未尝有一言。宣仁在宫中,每语上曰:"彼大臣奏事,乃胸中且谓何,奈无一语耶?"
上但曰:"娘娘已处分,俾臣道何语?"
如是益恭默不言者九年。时又久已纳后。至是上年十有九矣,犹未复辟。一旦宣仁病且甚,尚时时出御小殿,及将大渐,谓大臣曰:"太皇以久病,惧不能自还,为之奈何?"
大臣同辞而奏:"愿供张大庆殿。"
宣仁未及荅,上於帘内忽出圣语,曰:"自有故事。"
大臣语塞,既趋下,退相视曰:"我辈其获罪乎?"
翌日,自上命轴帘,吴本无"自"字。出御前殿,召宰辅,谕太皇太后服药,宜赦天下。不数日,宣仁登仙,上始亲政焉。上所以街诸大臣者,匪独坐变更,後数数舆臣僚论昔垂帘事,曰:"朕只见臋(上北下肉)。"
鲁公顷为愚道之,亦深叹哲庙之英睿也。
顷有老内侍为愚道,昭陵游幸後苑,每独置一茶牀,列肴核以自酌。有得一杯汤赐饮者,时以为宠幸非常,乃张贵妃而已後追谧温成皇后者也。
又有老吏,常主睿思殿文字、外殿库事能言,偶得见泰陵时旧文簿注一行,曰:"绍圣三年八月十五日奉圣旨,教坊使丁仙现祗应有劳,特赐银钱一文。"
乌乎,累圣俭德,类乃如此。
国朝诸王弟多嗜富贵,独祜陵在藩时玩好不凡,别本竝云"嗜玩早不凡"。所事者惟笔研、丹青、别本"惟"竝作"独"。图史、射御而已。
当绍圣、元符间,年始十六七,於是盛名圣誉吴本无"於是"二字。布在人间,识者已疑其当璧矣。初与王晋卿侁、宗室大年令穰往来。
二人者,皆喜作文词,妙图画,而大年又善黄庭坚。故祐陵作庭坚书体,後自成一法也。时亦就端邸内知客吴元瑜弄丹青。元瑜者,画学崔白,书学薜稷,而青出於蓝者也。後人不知,往往谓祐
陵画本崔白,书学薛稷。凡斯失其源派矣。
太上皇受命,灼为天人,盖多有祥兆,繇是善道家者流事。吴本无"事"字。晚建上清宝籙宫,延接方士。
一日帘前有刘栋者,上其所遇韩真人丹,以献天子。其状如蜡,以手指揭取而服之,翌日则又生无穷也。上曰:"汝师赐汝长年丹,别本竝无"丹"字。而朕夺之,非朕志也。"
当帘前还之。此与秦皇、汉武异矣,可谓盛德也哉。
慈圣光献曹后佐佑仁庙定策,立英宗、神宗,乃本朝后妃间盛德之至者也。吴本无"间"字。其在父母家时,与群女共为撚钱之戏,而后一钱独旋转盘中,别本「独」字上竝有「辄」字。凡三日乃止。
及晚岁疾,病急,顾左右问此为何日。左右对以十月二十日,实太祖大忌日也。后颔之,乃自语曰:"只此日去,只此日去,别本竝无复句。免烦他百官。"
盖谓不欲别日立忌,使百官有司有奉慰行香之劳,就是日则免,於是以二十日崩。今人学道,号超脱非常,一旦於死生之际,未必能达变。后之始终若此,岂非天人乎哉。
神庙当宁,慨然兴大有为之志,思欲问西北二境罪。一日被金甲诣慈寿宫,见太皇太后曰:"娘娘,臣著此好否?"
曹后迎笑曰:"汝被甲甚好。别本竝云"汝甲甚称好也"。虽然,使汝至衣此等物,则国家何堪矣。"
神庙默然心服,遂卸金甲。
慈圣光献曹后以盛德著,而宣仁圣烈高后以严肃称。在治平时,英宗疾既愈,犹不得近嫔御。慈圣一日使亲近密以情镌谕之:"官家即位已久,今圣躬又痊平,岂得左右无一侍御者耶?"
别本"无一"竝作"一无"。宣仁不乐,曰:"奏知娘娘,新妇嫁十三团练尔,别本"新妇"下竝有"始得"二字。即不曾嫁他官家。"
时多传於外朝。
鲁公在北门为承旨,既草哲庙元符末命,於是太上从端邸始即大位,吴本无"始"字。遂有垂帘之举。时钦圣宪肃向后命御药院内侍黄经臣传旨曰:"嗣君已长,本不应垂帘,吴本"垂帘"下有"听政"二字。
以皇帝圣孝,宫中累日拜请,吴本无"宫中"二字。泣涕不已,今姑循圣意。才竣国事稍定,即当还政,必不敢上同章宪明肃与宣仁圣烈二后,终身称制。卿可依此草诏,明示天下。"
当是时,鲁公既唯命,即书所被旨,载诸学士院及家集。是後虽同听断,曾不半岁,吴本作「载」。
永泰灵驾犹未发引,即还就东朝之养矣。外廷或譸张,且不知钦圣盛德之本旨如此。
国朝禁中称乘舆及后妃多因唐人故事,谓至尊为"官家",谓后为"圣人",嫔妃为"娘子",至谓母后亦同臣庶家,曰"娘娘"。
又呼掌书命者别本"者"竝作"之首"二字。曰"内侍省次直笔"。内官之贵者,则有曰"御侍",曰"小殿直",此率亲近供奉者也。御侍顶龙儿特髻衣襜,小殿直皁软巾裹头,紫义襕窄衫,金束带,而作男子拜,乃有都知、押班、上名、长行之号。唐陆宣公牓子集"谏令浑瑊访裹头内人"者是也,知其来旧矣。
天子之制六玺。元丰间得玉矣,行制而未就,吴本无"矣"字、"行"字。至大观时始成之,然但缪篆也。又元符初得汉传国玺,其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下有脱文[1]。"
承天福,延万亿,永无极"。是二者,祐陵又自(人放)为之,悉鱼虫篆也。号传国玺曰"受命宝",九字玺曰"镇国宝",合天子之制六玺,是为八宝。别本末竝有"者"字。乃於大观戊子正月元会日受之,因大赦天下。
本朝礼乐,於此百五十年矣,至是始备。及後,政和末,又新作一玺。上曰:"八宝者,国家之神器。今再创玺,乃我受命者也。"
因诏于阗国上美玉焉。久而得之,为玺九寸,而鱼虫篆。其文曰:"范围天地,幽赞神明;保合太和,万寿无疆。"
诏号"定命宝"。是岁戊戌元会,於大庆殿受之。
太上始意作定命宝也,乃诏于阗国上美玉。一日絛赴朝请,在殿合侍班,王内相安中因言,近于阗国上表,命译者释之,将为荅诏,其表大有懽也。吴本"懽也"作"可笑"。同班诸公喜,皆迫询曰:"甚愿闻之。"
王内相因诵曰:"日出东方,赫赫大光,照见西方,五百国中,絛、贯主,阿舅黑汗王。别本"黑汗"竝作"汗黑"。表上日出东方,赫赫大光,照见四天下,四天下,绦、贯主,阿舅大官家:你前时要那玉,自家煞是用心。只被难得似你那尺寸底。我已令人寻讨,如是得似你那尺寸底,我便送去也。"
於是一坐为咍。吴本"咍"作"笑",张本作"哄"。吾因曰:"裕陵实绿已载于阗国表文,大略同此。特文胜者,吴本"特"下有"少"字。疑经史官手润色故尔。"
众乃默然。其後,遂以玉来上,长径二尺,色踰截肪,诚昔未有也,遂制定命宝。岁余,玉人始告成,精巧视古无别矣。宝与检皆大九寸,盘螭为纽,鱼虫篆文,凡十有六字。於是定命宝合八宝,通号九宝,下诏以为乾元用九之义云。
元圭者,古镇圭也。温润异常,又其色内赤外黑,非世所有,固无足疑。圭上锐而下方,然其末平直,非若後世礼图为圭之太锐也。两旁刻出十二山,正若古山尊制度,亦非若先儒所绘镇圭,乃於圭上刻山者也。
凡制作精妙,又非若秦汉器玉所能及。上则皆云雷之文,下平无文,而中一窍,大足容指。其长尺有二寸,正合周尺,彷同晋尺。
盖晋得舜庙玉尺,是以知同古尺也。有制古元圭议行於世,诚不诬已。元圭传乃丁晋公家物,流落出常卖檐上,士人王提举敏文者,以千七百金售得之,与宦者谭稹。稹得而上之,时政和二年也。上以付鲁公曰:"或谓此物古元圭,试为朕验之。"
鲁公机务繁,又付之外兄徐若谷,谓吾曰:"元圭之制何可考,得非雷楔耶?然玉诚异常矣。"
因置诸椟中,略不省。一日,吾舆若谷读礼记,见王制言"王执镇圭",释谓旁刻十二山。吾即谓案元本及别本"吾即谓"下俱有"王制无王执镇圭语"八字,疑是衍文。若谷:别本竝有"曰"字。"
元圭者,旁有山,政若古器所谓山尊同,盍验之乎?"
若谷笑去,吴本云"若谷笑而起自去",张本云"若谷笑引手"。就椟取圭出,如吾语,共数之,果十有二刻,始相与骇,因试以义推之,则罔不合。若谷又白伯氏,丐取太常历代尺度石刻来,吴本"匄"作"乞",别本"太常"下竝有"寺"字。
则又合矣。吾与若谷大喜,以白鲁公,因以具奏,昔元圭议中鲁公第一劄子是也。但有一窍,初忽之,且谓岂非後人不知而穿之作响板耶?
及付外庭议,礼官又引天子圭中必绎,谓以组约其中央备失坠者。若谷与吾甚愧弗思,独是不满也。
上得此喜,乃命宣示百官,则礼臣锦荐、色组、缫藉十袭,备极於崇奉,遂以是岁冬至御大庆殿受圭。
因又降诏,归美神考哲宗,用告成功。上亲加上两朝徽号,令庙焉。时诏议元圭官竝加秩,而若谷每笑谓吾曰:"我二人其介之推乎?"
元圭既出,时晋阳上一石,雁里草堂本"晋阳"下有"山"字,疑衍文。张本云"晋州上一石",亦似误,今从吴本。有字曰"尧天正"。石绿色,方可三尺余,字当中,咸大如掌。其画端楷,政若人以手指画之者。"
尧"字独居右,而"天正"两字缀行於左。朝廷验之於都堂,差官监视,命工磨礱焉。既去石三分,而字愈明,乃於"尧"字下又出一"瑞"字,盖曰"天正尧瑞"。若是,则四字相对,布置始匀正矣。"
瑞"字其画独浅,未与三者配,则不敢更加礱。於是内外咸喜,谓:"晋阳,尧都。方元圭出,适有此瑞,信天意也。"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