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四书五经中的五经之一)第29页
【译文】
地里黍禾长成排,稷苗长得绿如绣。
前行步子多迟缓,心中忧郁神恍惚。
理解我的说我忧,不理解的说我有所求。
苍天高高在头上,是谁造成这景象?
地里黍禾长成排,稷谷扬花正吐穗。
前行步子多迟缓,心中迷乱如酒醉。
理解我的说我忧,不理解的说我有所求。
苍天高高在头上,是谁造成这景象?
地里黍禾长成排,稷谷已经结了籽。
前行步子多迟缓,心中郁闷气埂咽。
理解我的说我忧,不理解的说我有所求。
苍天高高在头上,是谁造成这景象?
【读解】
请相信这不是杞人忧天。
这是一首流浪者之歌。他一边漫游,一边唱出心中的忧郁。何以忧郁我们不得而知,但肯定不是为油盐柴米一类的生活琐事而忧。
这是不是说得有点玄?不玄。我们心中的悲哀经常是说不出理由的,忧郁也无法进行理性的分析。它本身就是一种生活状态:莫名的烦恼,莫名的忧伤,莫名的悲哀,莫名的绝望。
当然,它完全可能像一根导火索,被某一具体事物所点燃,比如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一个场景,一个物体。但诱因不等于忧郁和悲哀本身。更何况一个流浪漂泊者,神经随时都处于高度敏感的状备,最容易触景生情,睹物伤感,他没有明确的目的,似乎又在寻找什么;他没有归宿感,却又在冥冥之中受着什么指引。
其实,这就是人。他不仅在物质的世界中实实在在地活着,他还想要追问为什么要活着,他还要关心同物质生活并没有直接联系的东西,比如太阳月亮为什么会发光,星星为什么会闪亮,天空为什么会下雨打雷闪电,为什么有人生来就是王子,有人生来就是穷光蛋。大地大海有没有尽头。一想到这些物质解答不了的问题时,就会让人悲哀感叹。
真正深刻的悲哀和忧郁,总是同上面一类的问题相联系的,并且是无法解决和永恒的。吃不饱的悲哀,穿不暖的悲哀,失去亲人的悲哀,在外服苦役的悲哀,都是有限的,短暂的,可以克服的,并且也是表层的。平氏百姓生活中的苦恼,仁人志士的慷慨激昂,商人亏本的痛苦,政治家仕途受搓,也可以归入有限的、短暂的、可克服的、表层的悲哀。
少女比守财奴崇高伟大的地方,就在于她会为失去爱情而在内心中哭泣,这与守财奴为金饯而哭泣不可同
------------------
君子阳阳
——夫妻自娱乐陶陶
【原文】
君子阳阳①,
左执簧②。
右招我由房③,
其乐只且④。
君子陶陶⑤,
主执纛⑥。
右招我由敖⑦。
其乐只且。
【注释】
①阳阳:得意的样子。②簧:古时的一种吹奏乐器③由:同“游”房:同“放”。由房,游乐④只、且:语气助词,没有实义。⑤陶陶:快乐的样子。⑥纛:(dao)羽毛做成的舞具。⑦敖:同“邀”。由敖:游遨。
【译文】
夫君得意喜洋洋,
左手拿簧高声唱。
右手招我去游乐,
尽情欢爱真快乐。
夫君快乐乐陶陶,
左手拿羽把舞跳。
右手招我去游玩,
尽情欢爱真快乐。
【读解】
大约我们所知道的封建时代夫妻恩爱,歌舞自娱的情形并不多,多的是征夫愁弃妇怨。清代沈复的《浮生六记》写夫妻恩爱感人至深,这样的作品即使不是独一无二,也属△毛磷角。
何以会这样?当然同那时代的婚姻制度有关。贫穷夫妻相濡以沫、同甘共苦尚可理解,因为大家同命运、共呼吸,风雨同舟,像拴在一根绳子上的蚂蚱,相互支撑著。而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之中能歌舞自娱,非常人所能达到。这样做,至少要这样一些前提:两个人情深意笃,有较高的修养和情趣,以及人们时常未能注意到的闲暇。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夫妻,大字不识的衣夫,恐怕难以歌舞自娱,由此可以推断,诗的主人公大概应是殷实人家,或是已经衰落了的世家子弟。这也容易让人想到,闲暇是人们自娱自乐、吟诗作画、游山玩水的重要前提。整日为生计而忙碌的人,不会有此雅兴。
------------------
葛蕉
——寄人篱下的哀歌
【原文】
绵绵葛蕉①,在河之浒②。
终远兄弟,渭他人父。
谓他人父,亦奠我顾③。
绵绵葛蕉,在河之俟④。
终远兄弟,谓他人母。
渭他人母,亦莫我有。
绵绵葛蕉,在河之莼⑤。
终远兄弟,谓他人昆⑥。
谓他人昆,亦莫我闻⑦。
【注释】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