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设置 书签 详情 下载

字体大小

背景设置

加入书签 我的书签

资治通鉴(编年体通史)第1247页

因潸然出涕。杞闻之,与王谋陷之。言于上曰:“臣与宁俱出京城,宁数下马便液,久之不至,有顾望意。”

会朱下诏,以左丞柳浑同平章事,宁为中书令。浑,襄阳人也,时亡在山谷。使尉康湛诈为宁遗朱书,献之。杞因谮宁与朱结盟,约为内应,故独后至。乙卯,上遣中使引宁就幕下,云宣密旨,二力士自后缢杀之,中外皆称其冤;上闻之,乃赦其家。

[30]德宗来到奉天数日,右仆射、同平章事崔宁方始来到,德宗甚为高兴,对他大加抚慰。崔宁退下来后,对亲近的人说:“皇上聪慧明达,英俊威武,从善如流,只是被卢杞所迷惑,以至落到这般地步!”

于是扑簌簌地流下了眼泪。卢杞闻知此事,便与王图谋陷害他。王对德宗说:“我与崔宁一块儿从京城出来,崔宁好几次下马便溺,以至好长时,这是存心观望。”

适逢朱颁下诏旨,任命左丞柳浑为同平章事,崔宁为中书令。柳浑是襄阳人,当时正逃亡在山谷。王指使县尉康湛伪造崔宁给朱的书信,并将书信献给朝廷。卢杞因此诬陷崔宁与朱结有盟约,约定做朱的内应,所以只有崔宁后到奉天。乙卯(十一日),德宗派遣中使将崔宁领到帐幔下面,说是传达密旨,让两个力士从背后将他缢杀。朝廷内外都说崔宁冤枉,德宗听说以后,便将崔宁全家赦免了。

[31]朱遣使遗朱滔书,称:“三秦之地,指日克平;大河之北,委卿除殄,当与卿会于洛阳。”

滔得书,宣示军府,移牒诸道,以自夸大。

[31]朱派遣使者给朱滔送信,内称:“三秦一带,在屈指可数的日子里使可平定。大河以北,委托你来消灭敌军,我自当与你在洛阳见面。”

朱滔接到书信便向军府宣布,并向诸道发布文书,借以自夸自大。

[32]上遣中使告难于魏县行营,诸将相与恸哭。李怀光帅众赴长安,马燧、李各引兵归镇,李抱真退屯临。

[32]德宗派遣中使向魏县行营通告蒙难,各位大将在一块儿放声大哭。李怀光率领部众开赴长安,马燧、李各自领兵回归本镇,李抱真退兵屯扎临。

[33]丁巳,以户部尚书萧复为吏部尚书,吏部郎中刘从一为刑部侍郎,翰林学士姜公辅为谏议大夫,并同平章事。

[33]丁巳(十三日),德宗任命户部尚书萧复为吏部尚书,吏部郎中刘从一为刑部侍郎,翰林学士姜公辅为谏议大夫,三人并同平章事。

[34]朱自将逼奉天,军势甚盛。以姚令言为元帅,张光晟副之,以李忠臣为京兆尹、皇城留守,仇敬忠为同、华等州节度、拓东王,以捍关东之师,李日月为西道先锋经略使。

[34]朱亲自领兵进逼奉天,军队的声势甚为盛大。他任命姚令言为元帅,张光晟为其副职,任命李忠臣为京兆尹、皇城留守,仇敬忠为同、华等州节度使、拓东王,以抵御关东的军队,还任命李日月为西道先锋经略使。

宁留后韩游,庆州刺史论惟明,监军翟文秀,受诏将兵三千拒于便桥,与遇于醴泉。游欲还趣奉天,文秀曰:“我向奉天,贼亦随至,是引贼以迫天子也。不若留壁于此,贼必不敢越我向奉天;若不顾而过,则与奉天夹攻之。”

游曰:“贼强我弱,若贼分军以缀我,直趣奉天,奏天兵亦弱,何夹攻之有!我今急趣奉天,所以卫天子也。且吾士卒饥寒而贼多财,彼以利诱吾卒,吾不能禁也。”

遂引兵入奉天;亦随至。官军出战,不利,兵争门,欲入;浑与游血战竟日。门内有草车数乘,使虞候高固帅甲士以长刀斫贼,皆一当百,曳车塞门,纵火焚之,众军乘火击贼,贼乃退,会夜,营于城东三里,击柝张火,布满原野,使西明寺僧法坚造攻具,毁佛寺以为梯冲。韩游曰:“寺材皆乾薪,但具火以待之。”

固,侃之玄孙也。自是日来攻城,、游等昼夜力战。幽州兵救襄城者闻反,突入潼关,归于奉天,普润戍卒亦归之,有众数万。

宁留后韩游、庆州刺史论惟明、监军翟文秀,接受诏旨,带领兵马三千人在便桥抵御朱,与朱在醴泉遭遇,韩游打算回军直趋奉天,翟文秀说:“我军开向奉天,敌军也会随后而来,这是招引敌军来逼迫圣上啊。不如留下来,在此扎营,敌军必定不敢越过我军,开向奉天。如果敌军不顾我军便开过去,那我军便与奉天军两面夹攻敌军。”

韩游说:“敌强我弱,如果敌军分出一支军队拖住我军,大军直趋奉天,奉天的兵马也很薄弱,还谈什么两面夹攻!现在我军赶忙开往奉天,这正是为了保卫圣上啊。而且,我军士兵饥饿寒冷,而敌军的财物很多,敌军若用财物诱惑我军士兵,我是无法禁止的。”

于是韩游领兵开入奉天。朱随在韩游后面也赶到了,官军出城交战失利。朱军争夺城门,打算进城,浑与韩游血战了一整天。城门里面有几辆草车,浑让虞候高固率领身穿铠甲的战士用长刀砍杀敌人,个个以一当百,又把草车拖过来堵塞在城门口,放火烧车,各军乘着火势出击敌人,敌军只好后退。到了夜晚,朱在奉天城东三里扎营,击木梆报时的声音和燃起的火堆布满了原野。朱让西明寺僧人法坚制造攻城用具,毁掉指寺,取其木材,制作云梯和冲车。韩游说:“西明寺的木材都是干燥柴禾,只要准备好火种,等着敌人攻城。”

高固是高侃的玄孙。此后朱每天都来攻城,浑、韩游等昼夜奋力作战。派去援救襄城的幽州兵听说朱造反,便冲入潼关,在奉天归附了朱,戍守普润的士兵也归附了他,朱的兵马达到数万人。

上与陆贽语及敌故,深自克责。贽曰:“致今日之患,皆群臣之罪也。”

上曰:“此亦天命,非由人事。”

贽退,上疏,以为:“陛下志壹区宇,四征不庭,凶渠稽诛,逆将继乱,兵连祸结,行及三年。征师日滋,赋敛日重,内自京邑,外洎边陲,行者有锋刃之忧,居者有诛求之困。是以叛乱继起,怨并兴,非常之虞,亿兆同虑。唯陛下穆然凝邃,独不得闻,至使凶卒鼓行,白昼犯阙,岂不以乘我间隙,因人携离哉!陛下有股肱之臣,有耳目之任,有谏诤之列,有备卫之司,见危不能竭其诚,临难不能效其死;臣所谓致今日之患,群臣之罪者,岂徒言欤!圣旨又以国家兴衰,皆有天命。臣闻天所视听,皆因于人。故祖伊责纣之辞曰:‘我生不有命在天!’武王数纣之罪曰:‘乃曰吾有命,罔惩其侮。’此又舍人事而推天命必不可之理也!《易》曰:‘视履考祥。’又曰:‘吉凶者,失得之象。’此乃天命由人,其义明矣。然则圣哲之意,《六经》会通,皆谓祸福由人,不言盛衰有命。盖人事理而天命降乱者,未之有也;人事乱而天命降康者,亦未之有也。自顷征讨颇频,刑网稍密,物力耗竭,人心惊疑,如居风涛,汹汹靡定。上自朝列,下达蒸黎,日夕族党聚谋,咸忧必有变故,旋属泾原叛卒,果如众庶所虞。京师之人,动逾亿计,固非悉知算术,皆晓占书,则明致寇之由,未必尽关天命。臣闻理或生乱,乱或资理,有以无难而失守,有以多难而兴邦。今生乱失守之事,则既往而不可复追矣;其资理兴邦之业,在陛下克励而谨修之。何忧乎乱人,何畏于厄运!勤励不息,足致升平,岂止荡涤妖氛,旋复宫阙而已!”

德宗与陆贽谈到变乱的原故,深深自责。陆贽说:“招致今日的祸患都是群臣的罪过。”

德宗说:“这也是天命,并不关乎人事。”

陆贽退朝后,奏上章疏,他认为:“陛下志在统一疆域,四次征伐不朝之徒,凶恶的魁首终至受戮,叛逆的将领却又相继作乱,战争的灾祸接连不断,已经有三个年头。征发军队日渐增多,征收赋税日渐繁重,内起京城,外至边疆,行路之人有刀兵的忧虑,居家之人有苛刻索求的困苦。所以叛乱相继发生,痛恨与怨言一同兴起,非同寻常的忧患,为民众所共同担心。只有陛下蒙在鼓里,不得而知,以致使凶兵击鼓噪进,在大白天里干犯宫门,这难道不就是由于朝廷出现漏洞,人心已经背离,给他们造成了可乘之机吗!陛下有辅政得力的大臣,有亲信,有谏官,有防卫部门,他们见到危险而不能够竭尽诚心,面临灾难而不能够效力赴死,我所说的招致今日的祸患,是群臣的罪过的话,难道只是空言吗!陛下又认为国家的兴盛与衰落,都是有天命的。我听说上天的所见所闻,都是本着人们的所见所闻的。所以祖伊斥责殷纣的文辞说:‘我生来是没有在天之命的!’周武王数落殷纣的罪行说:‘竟然说我有天命的在身,不肯以自己所受的侮辱为戒。’这又是在说明抛开人事来推求天命是定然不可的道理啊。《易经》说:‘观此履卦,考究吉祥。’又说:‘吉凶是得失的表象。’这便是说天命是由人掌握的,天命的意义是讲得很明了的了。这样说来,圣人贤哲的本意,在《六经》中会合贯通,都说祸福是由人掌握的,没有说过盛衰是由天命支配的。一般地说来,把人事治理好了而天命却降下变乱的事,是没有的;把人事处理乱了而天命却降下安康的事,也是没有的。自不久以前,征讨颇为频繁,刑法稍嫌过密,物力消耗已尽,民心惊恐疑虑,就象置身于风波之上,总是动荡不安。上自朝臣,下至百姓,宗族邻里日夜相聚商量,都担心必定要发生变故,不久恰有泾原叛兵事件,果真便如大家所曾预料。京城的百姓,往往超过十万,固然不会人人尽知推算之术,个个都懂占卜之书,这正说明招致敌寇的原由,未必全都与天命有关。我听说治理有时会生出变乱,变乱有时会有助于治理;有因没有危难而失去成业的,有因诸多磨难而振兴邦国的。现在,生出变乱和失去成业的事情,已经成为既往,是不能再追回来的;而那有助于治理和振兴邦国的业绩,就看陛下是否能够深自勉励而慎重地修明其事了。叛乱之人有什么可担心的,苦难的命运有什么可怕的!勤勉自励不止,足以再致太平之世,岂是只扫荡叛敌,光复朝廷罢了!”

[35]田悦说王武俊,使与马共击李抱真于临。抱真复遣贾林说武俊曰:“临兵精而有备,未易轻也。今战胜得地,则利归魏博;不胜,则恒冀大伤。易、定、沧、赵,皆大夫之故地也,不如先取之。”

武俊乃辞悦,与马北归。壬戌,悦送武俊于馆陶,执手泣别,下至将士,赠遗甚厚。

[35]田悦劝说王武俊,让他与马在临共同进击李抱真。李抱真又派遣贾林规劝王武俊说:“临士卒精锐,并有防备,是不应该轻视的。如今您战胜了,得到地盘,而利益却归于魏博;如果不能取胜,恒冀便大遭伤害。易、定、沧、赵各州,都是大夫您原来就有的辖地,不如先攻取这些地方。”

于是王武俊推辞了田悦的请求,与马回军北归。壬戌(十八日),田悦在馆陶给王武俊送行,拉着王武俊的手洒泪而别,对王武俊的将士,他所赠送的物品都甚为丰厚。

先是,武俊召回纥兵,使绝李怀光等粮道,怀光等已西去,而回纥达干将回纥千人、杂虏二千人适至幽州北境。朱滔因说之,欲与俱诣河南取东都,应接朱,许以河南子女赂之。滔娶回纥女为侧室,回纥谓之朱郎,且利其俘掠,许之。

在此之前,王武俊招来回纥兵马,让回纥人断绝李怀光等人的运粮通道。李怀光等人已经西去,而回纥达干带领回纥一千人和杂编各族兵马两千人却恰好来到幽州北部边境。朱滔因而劝说回纥人,打算与回纥人一起到河南地区去攻取东都洛阳,接应朱,并答应将那里的男女用来贿赂回纥。朱滔娶了回纥女子作为偏房,回纥人把朱滔称为朱郎,而且贪图对河南地区的俘获虏掠,便应承了朱滔。

贾林复说武俊曰:“自古国家有患,未必不因之更兴;况主上九业天子,聪明英武,天下谁肯舍之共事朱乎!滔自为盟主以来,轻蔑同列。河朔古无冀国,冀乃大夫之封域也。今滔称冀王,又西倚其兄,北引回纥,其志欲尽吞河朔而王之,大夫虽欲为之臣,不可得矣。且大夫雄勇善战,非滔之比;又本以忠义手诛叛臣,当时宰相处置失宜,为滔所诳诱,故蹉跌至此。不若与昭义并力取滔,其势必获。滔既亡,则自破矣。此不世之功,转祸为福之道也。今诸道辐凑攻,不日当平。天下已定,大夫乃悔过而归国,则已晚矣!”

时武俊已与滔有隙,因攘袂作色曰:“二百年天子吾不能臣,岂能臣此田舍儿乎!”

遂与抱真及马燧相结,约为兄弟;然犹外事滔,礼甚谨,与田悦各遣使见滔于河间,贺朱称尊号,且请马之兵共攻康日知于赵州。

贾林再次劝王武俊说:“自古以来,国家蒙受祸患,未必不因祸患而再次兴起,何况圣上已是九世天子,聪慧明达,英俊威武,天下之人有谁肯于舍弃圣上而共同事奉朱呢!朱滔自从当了盟主以来,看不起共同发难的人们,河朔自古以来便没有冀国,冀乃是大夫的封地。如今朱滔号称冀王,又在西边依赖他的哥哥,从北边招引回纥,他的意图是想将河朔全部吞并,自称为王,尽管大夫想做他的臣属,也是不可能的。况且,大夫雄强勇武,善于作战,不是朱滔所能比拟的。加之,大夫原是本着忠义亲手诛杀叛臣李惟岳的,当时宰相处理失当,又被朱滔所诳骗诱惑,所以才失误到这个地步。不如与昭义合力攻取朱滔,势必成功。朱滔既已灭亡,朱便自然会被打败。这是并非每个世代都有的功绩,是转祸为福的途径啊。现在,各道兵马象辐条集中于车毂般地合力攻打朱,过不了多久,自当将朱平定。到天下已经安定,大夫才去悔悟过错,归顺国家,那就为时太晚了!”

当时,王武俊与朱滔已经有了嫌隙,因而捋起袖子,奋然作色地说:“对于享有二百年国祚的天子,我都不能给他做臣属,我又怎么能给这个乡下穷小子做臣属呢!”

王武俊于是与李抱真以及马燧相结纳,约定互为兄弟,但表面上仍然事奉朱滔,执礼甚是小心。他与田悦各自派遣使者在河间拜见朱滔,祸贺朱加称皇帝尊号,而且邀请马的兵马与他共同在赵州攻打康日知。

[36]汝、郑应援使刘德信将子弟军在汝州,闻难,引兵入援,与众战于见子陵,破之;以东渭桥有转输积粟,癸亥,进屯东渭桥。

[36]汝、郑应援使刘德信带领由诸使子弟组成的军队驻扎在汝州,听说德宗蒙难,便领兵入援,与朱兵在见子陵接战,并打败了朱兵。由于东渭桥有转运输送时积下来的粮食。癸亥(十九日),刘德信便进兵屯驻东渭桥。

[37]朱夜攻奉天东、西、南三面。甲子,浑力战却之;左龙武大将军吕希倩战死。乙丑,复攻城,将军高重捷与将李日月战于梁山之隅,破之;乘胜逐北,身先士卒,贼伏兵擒之。其麾下十余人奋不顾死,追夺之;贼不能拒,乃斩其首,弃其身而去。麾下收之入城,上亲抚而哭之尽哀,结蒲为首而葬之,赠司空。朱见其首,亦哭之曰:“忠臣也!”

束蒲为身而葬之。李日月,之骁将也,战死于奉天城下;归其尸于长安,厚葬之。其母竟不哭,骂曰:“奚奴!国家何负于汝而反?死已晚矣!”

及败,贼党皆族诛,独日月之母不坐。

[37]朱在夜间攻打奉天城的东、西、南三面,甲子(二十日),浑奋力而战,击退了朱,左龙武大将军吕希倩战死。乙丑(二十一日),朱又来攻城,将军高重捷与朱的将领李日月在梁山的一个角落中交战,打败了李日月。高重捷乘胜追击败兵,身先士卒,敌军用伏兵将他擒获。高重捷部下有十余人奋不顾身,追赶并援救高重捷,敌军不能抵挡,便砍去高重捷的头颅,丢下他的躯体走了。部下将高重捷的躯体收起,带进城来,德宗亲自抚摩着高重捷的躯体,极度悲哀地向他哭泣着,用香蒲结扎成头颅将他埋葬,还追封他为司空。朱见到高重捷的头颅,也哭着说:“他是一位忠臣啊!”

朱用香蒲结扎成躯体而埋葬了他。李日月是朱的一员骁将,在奉天城下战死,朱将他的尸体送回长安,予以厚葬。他的母亲始终没有哭,还骂着说:“奚人的奴才!国家哪儿辜负了你,你非要造反?你死得已经很晚了!”

及至朱败亡,敌人的同党都遭到灭族的杀戮,只有李日月的母亲未受牵连。

己巳,加浑京畿、渭南·北、金商节度使。

己巳(二十五日),德宗加封浑为京畿、渭南北、金商节度使。

[38]壬申,王武俊与马实至赵州城下。

[38]壬申(二十八日),王武俊与马来到赵州城下。

[39]初,朱镇凤翔,遣其将牛云光将幽州兵五百人戍陇州,以陇右营田判官韦皋领陇右留后。及郝通奔凤翔,牛云光诈疾,欲俟皋至,伏兵执之以应,事泄,帅其众奔。至阳,遇遣中使苏玉赍诏书加皋中丞,玉说云光曰:“韦皋,书生也。君不如与我俱之陇州,皋幸而受命,乃吾人也;不受命,君以兵诛之,如取孤犯耳!”

云光从之。皋从城上问云光曰:“者不告而行,今而复来,何也?”

云光曰:“者未知公心,今公有新命,故复来,原托腹心。”

皋乃先纳苏玉,受其诏书;谓云光曰:“大使苟无异心,请悉纳甲兵,使城中无疑,众乃可入。”

云光以皋书生,易之,乃悉以甲兵输之而入。明日,皋宴玉、云光及其卒于郡舍,伏甲诛之。筑坛,盟将士曰:“李楚琳贼虐本使,既不事上,安能恤下,宜相与讨之!”

遣兄平、诣奉天,复遣使求援于吐蕃。

[39]当初,朱出任凤翔节帅,派遣他的部将牛云光带领幽州兵五百人戍守陇州,任命陇右营田判官韦皋兼任陇右留后。及至郝通逃奔凤翔,牛云光佯病,打算等韦皋到来,用伏兵擒获韦皋以响应朱,由于事情泄露了,他便率领部下逃奔朱。牛云光来到阳,遇到朱派遣中使苏玉携带诏书前去加封韦皋为中丞,苏玉劝牛云光说:“韦皋是一个书生,你不如与我一起前往陇州,如果韦皋幸而接受任命,便是我们的人。不接受任命,你派兵杀掉他,就象抓一只没有爹娘的猪崽子一样!”

牛云光听从了苏玉的话。韦皋从城上问牛云光说:“前些时候,你不告诉我一声就走了,如今再次回来,这是为什么呢?”

牛云光说:“过去我不知道你的本心,现在你有了新的任命,所以我再次回来,愿意把诚心交托给你。”

上一页详情 末页 下一页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