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编年体通史)第1610页
[53]辛卯(十一日),后汉高祖的皇子开封尹刘承训去世。刘承训为人孝顺、友爱、忠诚、厚道,而且通晓政务,人都对他的死感到惋惜。
[54]癸巳,帝至大梁。
[54]癸巳(十三日),后汉高祖抵达大梁。
[55]威武节度使李孺与吴越戍将鲍修让不协,谋袭杀修让,复以福州降唐;修让觉之,引兵攻府第,是日,杀孺,夷其族。
[55]威武节度使李孺与吴越守将鲍修让不和,李孺谋划袭击杀死鲍修让,再率福州投降南唐;鲍修让察觉了,领兵进攻福州府署,这天,杀死李孺,灭其家族。
[56]乙未,追立皇子承训为魏王。
[56]乙未(十五日),后汉高祖追立皇子刘承训为魏王。
[57]侯益请降于蜀,使吴崇恽持兵籍、粮帐西还,与赵匡赞同上表请出兵平定关中。
[57]侯益请求归降于后蜀,让吴崇恽拿走凤翔的兵籍和粮帐向西返回,并与赵匡赞一同上表章请求出兵平定关中。
[58]己酉,鲍修让传李孺首至钱塘,吴越王弘以丞相山阴吴程知威武节度事。
[58]己酉(二十九日),鲍修让把李孺的头传至钱唐,吴越王钱弘派丞相山阴人吴程主持威武节度事务。
[59]吴越王弘,性刚严,愤忠献王弘佐时容养诸将,政非己出,及袭位,诛杭、越侮法吏三人。
[59]吴越王钱弘,生性刚毅、严厉,愤恨忠献王钱弘佐容忍宠养众将,政令不出于自己。待他承袭王位,诛杀杭、越二州玩忽败坏法纪的三个官吏。
内牙统军使胡进思恃迎立功,干预政事;弘恶之,欲授以一州,进思不可。进思有所谋议,弘数面折之。进思还家,设忠献王位,被发恸哭。民有杀牛者,吏按之,引人所市肉近千斤。弘问进思:“牛大者肉几何?”
对曰:“不过三百斤。”
弘曰:“然则吏妄也。”
命按其罪。进思拜贺其明。弘曰:“公何能知其详?”
进思对曰:“臣昔未从军,亦尝从事于此。”
进思以弘为知其素业,故辱之,益恨怒。进思建议遣李孺归福州,及孺叛,弘责之,进思愈不自安。
内牙统军使胡进思倚仗着有迎立新王的功劳,干预政事;钱弘厌恶他,想让他去管辖一个州,胡进思不愿意。他有时陈述自己的谋略,钱弘就多次当面折辱他。胡进思回到家,设了一个忠献王的牌位,披散头发痛哭。百姓有杀牛的,官吏查访此事,拿来他人所买的肉近一千斤。钱弘问胡进思:“牛大的有多少肉?”
答道:“不过三百斤。”
钱弘说:“那么官吏是胡说。”
命人查办官吏的罪。胡进思向钱弘拜贺他的明察。钱弘问:“您怎么能知道得这样详细?”
胡进思恭敬而不安地答道:“臣过去没从军时,也曾干这种事。”
胡进思认为钱弘知道他原来的旧业,故意侮辱他,更加愤恨恼怒。胡进思建议派李孺回福州,等到李孺反叛,钱弘责备他,胡进思越发自感不安。
弘与内牙指挥使何承训谋逐进思,又谋于内都监使水丘昭券,昭券以为进思党盛难制,不如容之,弘犹豫未决。承训恐事泄,反以谋告进思。
钱弘和内牙指挥使何承训计划驱逐胡进思,又和内都监使水丘昭券商议,水丘昭券认为胡进思党羽众多难以制服,不如宽容他,钱弘犹豫不决。何承训怕事情泄露,反而把密谋告诉了胡进思。
庚戌晦,弘夜宴将吏,进思疑其图己,与其党谋作乱,帅亲兵百人戎服执兵入见于天策堂,曰:“老奴无罪,王何故图之?”
弘叱之不退,左右持兵者皆愤怒。弘猝愕不暇发言,趋入义和院。进思锁其门,矫称王命,告中外云:“猝得风疾,传位于同参相府事弘。进思因帅诸将迎弘于私第,且召丞相元德昭。德昭至,立于帘外不拜,曰:“俟见新君。”
进思亟出褰帘。德昭乃拜。
庚戌晦(三十日),钱弘夜里宴请将领官员,胡进思怀疑他谋害自己,便与他的党羽策划作乱,率领亲兵一百人,身着戎装手持武器开进宫内在天策堂见钱弘,胡进思说:“老奴没有罪,大王为什么要谋害我?”
钱弘喝斥他,他不退,周围执兵器的人都很愤怒。钱弘猛然惊愕得没有时间发话,跑入义和院。胡进思锁上院门,假传王命,宣告朝廷内外:“因突然中风,传位给同参相府事钱弘。”
胡进思于是率领众将到私宅迎接钱弘入宫,并召丞相远德昭。元德昭到达,站立在帘外不拜,说:“等待谒见新君。”
胡进思急忙出去欣开帘子,元德昭才下拜。
进思称弘之命,承制授弘镇海、镇东节度使兼侍中。弘曰:“能全吾兄,乃敢承命。不然,当避贤路。”
进思许之。弘始视事。
胡进思伪称弘之命,承奉制书授钱弘镇海、镇东节度使兼侍中。钱弘说:“能保全我哥哥,才敢接受此命,否则,我当避路让贤。”
胡进思答应他。钱弘开始处理国事。
进思杀水丘昭券及进侍鹿光铉。光铉,弘之舅也。进思之妻曰:“他人犹可杀:昭券,君子也,柰何害之!”
胡进思杀死水丘昭券和进侍鹿光铉。鹿光铉是钱弘的舅舅。胡进思的妻子说:“他人还可杀,昭券是君子,怎么能杀害!”
[60]是岁,唐主以羽林大将军王延政为安化节度使鄱阳王,镇饶州。
[60]这一年,南唐主命羽林大将军王延政为安化节度使、鄱阳王,镇守饶州。
乾元年(戊申、948)
乾元年(戊申,公元948年)
[1]春,正月,乙卯,大赦,改元。
[1]春季,正月,乙卯(初五),后汉高祖大赦天下,改年号为乾。
[2]帝以赵匡赞、侯益与蜀兵共为寇,患之。会回鹘入贡,诉称为党项所阻,乞兵应接。诏左卫大将军王景崇、将军齐藏珍将禁军数千赴之,因使之经略关西。
[2]后汉高祖因为赵匡赞、侯益和后蜀兵联合侵犯,深感忧虑。正赶上回鹘送来贡品,诉称在路上被党项人所阻拦,请求发兵接应。高祖诏令左卫大将军王景崇、将军齐藏珍率领禁军几千人赶赴,乘此让王景崇等人取得关西。
晋昌节度判官李恕,久在赵延寿幕下,延寿使之佐匡赞。匡赞将入蜀,恕谏曰:“燕王入朝,岂所愿哉!今汉家新得天下,方务招怀,若谢罪归朝,必保富贵。入蜀非全计也。‘蹄涔不容尺鲤’,公必悔之。”
匡赞乃遣恕奉表请入朝。景崇等未行而恕至,帝问恕:“匡赞何为附蜀?”
对曰:“匡赞自以身受虏官,父在虏庭,恐陛下未之察,故附蜀求苟免耳。臣以为国家必应存抚,
故遣臣来祈哀。”
帝曰:“匡赞父子,本吾人也,不幸陷虏。今延寿方坠槛阱,吾何忍更害匡赞乎!”
即听其入朝。侯益亦请赴二月四日圣寿节上寿。景崇等将行,帝召入卧内,敕之曰:“匡赞、益之心,皆未可知。汝至彼,彼已入朝,则勿问;若尚迁延顾望,当以便宜从事。”
晋昌节度使判官李恕,多年在赵延寿幕府中,赵延寿派他去辅佐赵匡赞。赵匡赞将要入蜀,李恕劝谏说:“燕王身入契丹朝,难道是他自愿的吗?现在汉家新得天下,正致力招降怀远,如果认罪回归朝廷,一定能保住富贵。到后蜀去不是万全之策,‘牛马蹄印里的水,容不得尺长的鲤鱼’,您一定会后悔。”
赵匡赞于是派李恕去后汉奉上降表请求入朝。王景崇等人还没发兵李恕就到了。高祖问李恕:“匡赞为什么归附蜀?”
答道:匡赞认为自己因为身受胡虏的官职,父亲又在胡虏朝廷,怕陛下不能详察,所以依附蜀国寻求苟且免杀。臣认为国家一定应能收留抚慰,所以就派臣来祈求哀怜。”
高祖说:“匡赞父子,本来就是我们的人,不幸身陷于胡虏之中。如今延寿刚落入胡虏的监狱,我又怎能忍心再加害于匡赞呢!”
立即让他入朝。侯益也请求赶赴二月四日圣寿节恭贺高祖生日。王景崇等人要走,高祖召入卧室中,敕令道:“赵匡赞、侯益的心,都不可知。你们兵到那里,他们已经入朝,就不再过问;如果他们还在迁延观望,应当随机从事。”
[3]己未,帝更名。
[3]己未(初九),后汉高祖改名为。
[4]以前威胜节度使冯道为太师。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