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编年体通史)第1527页
杨仁部兵皇甫晖与其徒夜博不胜,因人情不安,遂作乱,劫仁曰:“主上所以有天下,吾魏军力也;魏军甲不去体,马不解鞍者十馀年,今天下已定,天子不念旧劳,更加猜忌。远戍逾年,方喜代归,去家咫尺,不使相见。今闻皇后弑逆,京师已乱,将士愿与公俱归,仍表闻朝廷。若天子万福,兴兵致讨,以吾魏博兵力足以拒之,安知不更为富贵之资乎!”
仁不从,晖杀之;又劫小校,不从,又杀之。效节指挥使赵在礼闻乱,衣不及带,逾垣而走,晖追及,曳其足而下之,示以二首,在礼惧而从之。乱兵遂奉以为帅,焚掠贝州。晖,魏州人;在礼,涿州人也。诘旦,晖等拥在礼南趣临清、永济、馆陶,所过剽掠。
杨仁的部下皇甫晖和他的朋友夜里赌博没能赢,因为人心不安,于是乘机作乱。他威胁杨仁说:“主上所以能够占有天下,全靠我们魏军的力量。魏军将士不曾脱去铠甲、战马不曾解下马鞍已经有十多年了,现在天下已经平定,天子不但不想我们过去的功劳,反而更加猜忌我们。我们在边远的地方戍守了一年多,刚刚高兴地把我们换回来,离家已经很近,却不让和家人相见。现在听说皇后已经杀了皇帝,京师大乱,将士们希望和你一起回去,并且请求你上表朝廷。如果天子有福没死,兴兵讨伐我们,凭我们魏博的兵力足以抵御他们,怎么能知道这不是重新获得富贵的机会呢?”
杨仁不从,于是皇甫晖杀了杨仁。皇甫晖又威胁一个小校官,小校官也不从,皇甫晖又把小校官杀死。效节指挥使赵在礼听说已叛乱,衣带还没来得及系就翻墙逃跑,皇甫晖追上,拉住他的脚把他从墙上拖下来,把杀死的两个人头给他看,赵在礼害怕就顺从了。于是叛乱的军队就奉赵在礼为统帅,焚烧抢掠了贝州。皇甫晖是魏州人。赵在礼是涿州人。第二天早晨,皇甫晖等保护着赵在礼向南直奔临清、永济、馆陶,他们所经过的地方都被抢劫一空。
壬辰晚,有自贝州来告军乱将犯邺都者,都巡检使孙铎等亟诣史彦琼,请授甲乘城为备。彦琼疑铎等有异志,曰:“告者云今日贼至临清,计程须六日晚方至,为备未晚。”
孙铎曰:“贼既作乱,必乘吾未备,昼夜倍道,安肯计程而行!请仆射帅众乘城,铎募劲兵千人伏于王莽河逆击之,贼既势挫,必当离散,然后可扑讨也。必俟其至城下,万一有奸人为内应,则事危矣。”
彦琼曰:“但严兵守城,何必逆战!”
是夜,贼前锋攻北门,弓弩乱发。时彦琼将部兵宿北门楼,闻贼呼声,即时惊溃。彦琼单骑奔洛阳。
壬辰(初四)的晚上,有人从贝州来报告说乱军将侵犯邺都,都巡检使孙铎等急忙到了史彦琼那里,请求授予武器登城防备。史彦琼怀疑孙铎等有其他想法,说:“报告的人说乱贼今天到了临清,按照里程计算,六日晚才能到这里,到时再做防备也不晚。”
孙铎说:“乱贼既然已反叛,一定乘我们没有防备的时候日夜兼程,怎么肯按里数来走呢?请仆射率领大家登上城墙,孙铎我招募一千精壮兵士埋伏在王莽河畔来袭击他们,贼势被我们挫败,一定会逃散,然后可以全面讨伐他们。如果一定要等他们来到城下才作防备,万一有内奸和他们相呼应,那就危险了。”
史彦琼说:“只需用严兵守城,何必出去迎战?”
当天晚上,乱兵的前锋攻打邺城北门,弓弩乱发。当时史彦琼所率部属在北门楼上,听到乱兵的呼喊声,当时就被吓散了。史彦琼单人匹马逃奔到洛阳。
癸巳,贼入邺都,孙铎等拒战不胜,亡去。赵在礼据宫城,署皇甫晖及军校赵进为马步都指挥使,纵兵大掠。进,定州人也。
癸巳(初五),乱兵进入邺都,孙铎等人奋力抵御,不能取胜,于是都逃跑了。赵在礼占据了宫城,安排皇甫晖和军校赵进为马步都指挥使,放纵士卒大肆抢掠。赵进是定州人。
王正言方据案召吏草奏,无至者,正言怒,其家人曰:“贼已入城,杀掠于市,吏皆逃散,公尚谁呼!”
正言掠曰:“吾初不知也。”
又索马,不能得,乃帅僚佐步出府门谒在礼,再拜请罪。在礼亦拜,曰:“士卒思归耳,尚书重德,勿自卑屈!”
慰谕遣之。
王正言正伏案准备召集官吏来起草奏书,没有人来,王正言很生气,家人对他说:“乱贼已经进入城内,在街市上又杀又抢,官吏们都逃散了,您还叫谁呢?”
王正言惊讶地说:“我从来不知道这个情况。”
他要人备马,没有得到。于是就带领他左右的官吏走出府门拜见赵在礼,拜了又拜,向赵在礼请罪。赵在礼也回拜了他们,说:“只是士卒们想回家,尚书重德,不要自己卑躬屈膝!”
安慰了他们一番就把他们送走了。
众推在礼为魏博留后,具奏其状。北京留守张宪家在邺都,在礼厚抚之,遣使以书诱宪,宪不发封,斩其使以闻。
大家都推举赵在礼为魏博留后,把他的情况上奏给后唐帝。北京留守张宪的家在邺都,赵在礼用丰厚的礼物抚慰了他的家属,然后派遣使者送给来引诱张宪,张宪连信都没拆就把使者杀了,然后向朝廷报告。
[12]甲午,以景进为银青光绿大夫、检校右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上柱国。
[12]甲午(初六),任命景进为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右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上柱国。
[13]丙申,史彦琼至洛阳。帝问可为大将者于枢密使李绍宏,绍宏复请用李绍钦,帝许之,令条上方略。绍钦所请偏裨,皆梁旧将,己所善者,帝疑之而止。皇后曰:“此小事,不足烦大将,绍荣可办也。”
帝乃命归德节度使李绍荣将骑三千诣邺招抚,亦征诸道兵,备其不服。
[13]丙申(初八),史彦琼到达洛阳。后唐帝问枢密使李绍宏谁可以任为大将,李绍宏再次请求起用李绍钦,后唐帝答应了他的请求,并命令李绍钦逐条送上他的计谋策略。李绍钦所请求使用的将佐们,都是后梁的旧将领,也是他所喜欢的人,后唐帝对此很怀疑,于是此事就作罢了。皇后说:“这是一件小事,不必麻烦大将,李绍荣就可以办到。”
于是后唐帝命令归德节度使李绍荣率领三千骑兵到邺都抚慰赵在礼等,使他们归顺朝廷,同时征集各路部队,以防备他们不服招抚。
[14]郭崇韬之死也,李绍琛谓董璋曰:“公复欲咕嗫谁门乎?”
璋惧,谢罪。魏王继岌军还至武连,遇敕使,谕以朱友谦已伏诛,令董璋将兵之遂州诛朱令德。时绍琛将后军在魏城,闻之,以帝不委已杀令德而委璋,大惊。俄而璋过绍琛军,不谒。绍琛怒,乘酒谓诸将曰:“国家南取大梁,西定巴、蜀,皆郭公之谋而吾之战功也;至于去逆郊顺,与国家犄角以破梁,则朱公也。今朱、郭皆无罪族灭,归朝之后,行及我矣。冤哉,天乎!奈何!”
绍琛所将多河中兵,河中将焦武等号哭于军门曰:“西平王何罪,阖门屠脍!我属归则与史武等同诛,决不复东矣。”
是日,魏王继岌至泥溪,绍琛至剑州遣人白继岌云:“河中将士号哭不止,欲为乱。”
丁酉,绍琛自剑州拥兵西还,自称西川节度、三川制置等使,移檄成都,称奉诏代孟知详,招谕蜀人,三日间众至五万。
[14]郭崇韬被杀时,李绍琛曾经对董璋说:“你又准备到谁家门上去窃窃私语呢?”
董璋很害怕,认罪道歉。魏王李继岌的军队回到武连,遇到皇帝的使者,把朱友谦已经被杀死的情况告诉了李继岌,同时传令董璋率领部队到遂州去诛杀朱令德。当时李绍琛率领的后援部队在魏城,听到这个情况后,认为后唐帝不委派自己去杀朱令德而委派董璋,感到非常惊讶。不一会儿,董璋经过李绍琛的军队,没有拜见。李绍琛非常生气,借酒对诸位将领说:“皇上南面夺取大梁,西面平定巴、蜀,都是郭崇韬的计谋,我的战功。至于背叛梁国,归顺皇上,并和皇上一起牵制夹击敌人,最后攻破梁国,这些是朱公的功劳。现在朱、郭二人都被无罪灭族,回到朝廷,就轮到我了。冤枉啊!天啊!怎么办呢?”
李绍琛所率部队大部分是河中士卒,河中将焦武等在军门口放声痛哭,并说:“西平王朱友谦有什么罪过,满门被诛杀!我们回去就和史武等一样会被诛杀,决不会再回东方来。”
这一天,魏王李继岌到达泥溪,李绍琛到剑州派人告诉李继岌说:“河中的将士不停地号哭,他们想叛乱。”
丁酉(初九),李绍琛从剑州率兵回到西边,自称西川节度、三川制置等使,并向成都发出檄文,声称已奉诏代替孟知祥,并招告蜀中百姓,三天之内来了五万人。
[15]戊戌,李继至凤翔,监军使柴重厚不以符印与之,促令诣阙。
[15]戊戌(初十),李继到达凤翔,监军使柴重厚没有把符信交给李继,只是催促他赶快到皇帝那里去。
[16]己亥,魏王继岌至利州,李绍琛遣人断桔柏津。继岌闻之,以任圜为副招讨使,将步骑七千,与都指挥使梁汉、监军李延安追讨之。
[16]己亥(十一日),魏王李继岌到达利州,李绍琛派人拆了桔柏津的浮桥。李继岌听说以后,任命任圜为副招讨使,率领七千名步兵骑兵,和都指挥使梁汉、监军李延安追击讨伐他。
[17]庚子,邢州左右步直兵赵太等四百人据城自称安国留后;诏东北面招讨副使李绍真讨之。
[17]庚子(十二日),邢州左右步直兵赵太等四百人占据了邢州城,自称是安国留后。后唐帝下诏东北面招讨副使李绍真,让他讨伐赵太。
[18]辛丑,任圜先令别将何建崇周剑门关,下之。
[18]辛丑(十三日),任圜首先命令别将何建崇攻下了剑门关。
[19]李绍荣至邺都,攻其南门,遣人以敕招谕之,赵在礼以羊酒犒师,拜于城上曰:“将士思家擅归,相公诚善为敷奏,得免于死,敢不自新!”
遂以敕遍谕军士。史彦琼戟手大骂曰:“群死贼,城破万段!”
皇甫晖谓其众曰:“观史武德之言,上下赦我矣。”
因聚噪,掠敕书,手坏之,守陴拒战。绍荣攻之不利,以状闻,帝怒曰:“克城之日,勿遗噍类!”
大发诸军讨之。壬寅,绍荣退屯澶州。
[19]李绍荣到达邺都,攻打邺都南门,并派人以皇帝的诏书宣谕赵在礼等。赵在礼用羊和酒来慰劳士卒,在城上拜他们说:“将士们思念家人擅自回来,李相公如果能真诚善意地陈奏皇上,能够免除我们死罪,我们敢不悔过自新!”
于是把后唐帝的命令告诉了全军将士。史彦琼指手画脚地大骂说:“你们这些死贼,攻破城以后把你们身砍万段!”
皇甫晖对大家说:“从史彦琼的话来看,皇帝是不会饶恕我们的。”
因此聚众彭噪,抢过皇帝的诏书撕碎,坚守在城上的女墙边抵抗后唐军。李绍荣攻城不利,把这些情况报告了后唐帝,后唐帝听了非常生气地说:“攻下城的那一天,一个活人也不能留下。”
于是调集各路军队讨伐。壬寅(十四日),李绍荣撤退驻扎在澶州。
[20]甲辰夜,从马直军士王温等五人杀军使,谋作乱,擒斩之。从马直指挥使离从谦,本优人也,优名郭门高。帝与梁相拒于得胜,募勇士挑战,从谦应募,俘斩而还,由是益有宠。帝选诸军骁勇者为亲军,分置四指挥,号从马直,从谦自军使积功至指挥使。郭崇韬方用事,从谦以叔父事之,睦王存以从谦为假子。及崇韬、存得罪,从谦数以私财飨从马直诸校,对之流涕,言崇韬之冤。及王温作乱,帝戏之曰:“汝既负我附崇韬、存,又教王温反,欲何为也?”
从谦益惧。既退,阴谓诸校曰:“主上以王温之故,俟邺都平定,尽坑若曹。家之所有宜尽市酒肉,勿为久计也。”
由是亲军皆不自安。
[20]甲辰(十六日)夜晚,从马直军士王温等五人杀死了军使,阴谋作乱,后来把他们抓住杀了。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本来是个唱戏的,艺名叫郭门高,后唐帝与后梁军相持在德胜的时候,召募勇士来挑逗后梁军出战,郭从谦应召,俘获斩杀了后梁军士卒而还,因而后唐帝对他更加宠爱。后唐帝选择勇敢善战的人作为他的亲信部队,分别设置了四个指挥,号称从马直,郭从谦因战功累累,从军使一直升到指挥使。当初郭崇韬刚掌权时,离从谦把他当作叔父来侍奉他,睦王李存把郭从谦当作养子。郭崇韬、李存获罪以后,郭从谦曾多次用自己的钱财来犒赏从马直的各军校,对着他们痛哭流涕,说郭崇韬死得冤枉。等到王温作乱时,后唐帝开玩笑地对他说:“你辜负了我而站在郭崇韬、李存一边,又教王温造反,你打算干什么呢?”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