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背景设置

加入书签 我的书签

海公案(海公大小红袍全传)第42页

居正道:“你乃我之心腹,谅你不肯泄漏我的机密,对你说知罢:只因严太师先日有位小姐,曾进于天子宫中,封为昭阳正院,把前后张氏及太子皆贬于冷宫,已经四载。谁知那刑部主事海瑞,乘着皇上四旬万寿之日,在天子面前再三耸谏。

天子一时念起父子之情,准了海瑞的保本,立即恩赦了他母子出来,仍旧封为昭阳正院,把严氏退出偏宫。今严氏失宠,太师心中不安,故屡欲以计去张后母子,仍复严氏之位,故此想出这条计策。明日你过去,充在他们家人队内,跟到宫里去。

太师是常常与帝饮酒弈棋的,这日故意在宫到黑。你那时却在宫中躲着,身怀利刃,五更三点,天子必然出朝,那时你却直冲御道,一刀杀了皇上。严太师得了天下,你就是一个开国功臣,封王屡代不替。若是不能杀得,被仪从之人擒获,你便大声高叫:‘太子、皇后救我!’此际天子必要将你发在三法司去审问,严太师必在其列。那时你只口口咬定是与冯保相好,他是个太子心腹太监,叫我来如此如此,这般这般的是太子吩咐。

若是他登了九五,必然显爵相酬。太师必自超生于你,重有赏赐。你肯去否?”

陈春道:“既是老爷将我荐了,怎么叫爷失信?明日随爷过府去见太师便是。”

居正大喜,便立时赐以酒帛金珠。次日,果然带着陈春来到严府相议,自不必说。

再说太子此时年已一十三岁,终日常侍帝侧,帝甚爱其孝顺聪慧。一日,帝问道:“朕万岁后传位于你,你将何以治天下?”

太子道:“臣奉祖宗遗法,陛下现宪,加之仁慈,庶可以不忝厥职矣。”

帝又问道:“然则处下如何?”

太子道:“忠良之辈用为股肱,俾以显爵厚禄,小人则逐之。所谓亲贤远佞,恩威并济。务使天下无贪墨之官,殃我赤子,朝中有贤能之佐,以卫社稷。所以仰报陛下也。”

帝道:“处边备如何?”

太子道:“修城浚池,时刻预备,以能将镇之,绥远怀柔,使彼等马首不敢西向。”

帝道:“夫用将贵以老成,休任少年。老则历练军纪,讨抚得宜,年少者则轻于趋进。你其牢记之可也!”

太子谢过。

方欲出宫,忽然御前起了一阵怪风,刮面吹来。帝觉毛骨悚然,对太子道:“日午天晴,何以有此怪风?朕甚不解。”

太子道:“此名旋风,乃惊报也。陛下宜防之。”

帝笑道:“太平日久,君臣相乐,有甚不测之虞?”

乃呼酒与太子对饮。

太子三爵后,即停杯止酒。帝问:“何以不饮?”

太子道:“夫酒者,可以怡情,而适足以召祸,故儿少饮,以免祸耳。”

帝道:“酒可怡情,故文人墨客,皆藉以为消愁闷之由。朕亦性好之,宁可一日无饭,决不可无酒矣。”

太子道:“圣人云:‘惟酒无量,不及乱。’愿陛下少节之,臣不胜幸甚矣。”

帝喜道:“我儿所谓善于机谏者也!”

太子谢出。

帝是夕宿于正宫。张后道:“陛下数日未曾临朝,窃恐诸臣疑议,乞陛下以政务为要。”

帝道:“这几日朕躬不快,今日粗安,后日即是朔日,当出听政矣。”

到了次日,严嵩将陈春扮作家人,充在众奴队内,随进宫中,与帝问安。看官,你道臣子入宫,怎么又带得家人进去?

只因他与别个臣子不同,一来又是国戚,二者帝宠之深。嵩常常入宫,与帝弈棋、饮酒时,或要取甚么东西,要那中贵走动不便,帝即敕嵩准带家人三四名,相随入宫,以便使用。所以严府的家人,随主入宫之时,即在宫门外伺候。

当下严嵩见帝问了圣安,帝道:“昨日暹逻国来贡西洋哑叨酒,其味香烈,今当与丞相试之。”

严嵩谢道:“陛下爱臣过深,虽口食亦必予臣,虽粉身碎骨,无以报陛下于万一也!”

帝令左右将酒摆于百花亭上,与严嵩对饮畅谈。

酒至半酣,严嵩起奏道:“天气炎热,西洋之酒,其性过烈,陛下少饮为佳。”

帝道:“然则何以消此永日?”

严嵩道:“与陛下手谈如何?”

帝喜,即令撤席,取棋与严嵩对着。嵩故意留神细看,每下一子,必致再三思索,以延时刻。帝连着三局,嵩起抖乱棋子道:“陛下且休,何以呕此心血!”

帝因命侍夜膳。

嵩在宫中,直至初更方出。此时陈春乘着黑暗之处,早已伏干复道之下,将身蹲着,专待五更行事。嵩辞出,帝带酒来到昭阳,张后服侍安寝。才五更,张后便请帝起身洗面穿衣,临朝听政。众内情以及侍卫人等,皆来随从。

帝出宫,两行红灯照一路而来。刚到复道,那陈春观得亲切,将及驾到之际,即时突出,持刀冲入道来。那侍卫惊觉,将陈春拿下,夺了利刃。陈春故意大叫道:“罢了,罢了!谋事不成,天也!张娘娘,太子爷,快来救我!”

帝大惊,听得亲切,即时退回内宫。侍卫等便将陈春行刺之事具奏。帝未深信,即发三法司审讯确实具奏。正是:明枪容易挡,暗箭最难防。

毕竟陈春此到三法司处,如何供出来,且听下回分解。

第四十二回施辣手药犯灭口供

却说当下陈春被捉,口称是张后、太子所使,又供冯保所荐,侍卫等即将缘由奏闻。帝沉吟未答,自思:“青宫索来仁慈,未必敢行此不轨之事,况且太子年纪尚幼,又无别个兄弟,恐致别立,此事却有疑难之处。”

又思:“张皇后并无亲眷在京,且已正位昭阳,未必有此。”

故特发下三法司会勘实情具覆。

此刻众侍卫得了旨意,即时将陈春拥簇到廷尉衙内收管,听候三法司提讯。严嵩早已知道,故意不出。及人至报陈春行剌皇上,今奉旨着三法司并太师会勘,严嵩故作惊愕之色道:“岂有此理,可曾究出主使之人否?”

从者道:“事关内院主使,案情重大,故特旨命太师会勘!”

严嵩即时吩咐打轿,来到法司衙门,那三法司早已在此等候。你道三法司是谁?就是这三位:刑部尚书赵文华,太常寺正聊张居正,兵部给事中都察院监察御史胡正道。

当下三人见了严嵩,各各见礼。赵、张二人自是一党,自然会意,惟胡正道不与同心。当时严嵩对三人道:“此案情节重大,三位大人当如何审判?”

赵文华道:“此乃内院之事,你我自当秉公研讯。”

随即升堂。

少顷,将陈春提到,当堂跪下。严嵩问道:“你是哪里人氏?”

陈春道:“小的是山东青州人氏,姓陈名春。”

严嵩道:“是山东青州,怎么在这里犯事呢?”

陈春道:“只因小的来京贸易,折了本钱,无可生计,就在大街上卖拳为生。”

严嵩道:“你既是流落的人,怎么反与内监相识?”

陈春道:“那冯公公与小的本不相识,只因小的在街上卖拳,冯公公看见小的生得魁伟,两胁有力,蒙他唤到酒楼谈心,说起无依之苦。蒙冯公公施济,认为相知,与了我一百两银子,在大街上寻了一个旅店住下,不时将些酒肉来与小的畅饮。彼此往来,共有半载,遂成莫逆之交。前月冯公公偶然与小的说起:‘欲做官否?’小的道:‘世上谁不欲富贵?’冯公公便向小的说道:‘你欲要富贵,但只肯依我一件,即便立可得官。’此际小的便问他有甚事务。冯公公道:‘如今正宫皇后与太子意欲寻一个有胆有识的人,去行刺皇上,若是事成之后,可做大官。’此时小的哪里便敢应承。冯公公道:‘只管去做,自有我与太子担承。’再三相求。小的看见他如此恳切,又有恩惠于小的身上,只得依允。次日,冯公公便领小的到东宫去见太子。蒙太子赏金帛酒饭,并蒙太子当面吩咐,许小的做一将军职衔,此际小的不合应允。过了几日,太子复召小的进宫商议,他说皇上一连数日不曾御殿,明日届当朔望之期,必然御殿,随令小的身怀利刃,藏在复道,待等驾到突出行刺。小的应允,蒙太子赏刀一把,黄金二十锭,并以酒食相馈。而小的既感太子与冯公公之深恩,虽赴汤蹈火,自无不允。继蒙娘娘召小的进昭阳正院,特赐以金珠翡翠等物。所以小的不得已,随时就从冯公公到复道中藏躲。及见圣驾,此时小的事出不已,即便趋前行凶是真。

求列位大人开恩则个。”

严嵩大怒,拍案骂道:“皇宫内院,岂是别人进得去的?

难道宫门外都没有人守的么?且问你,你是昨夜进宫,还是预早进宫的?”

陈春道:“小的是前月初九,蒙冯公公带进宫去,直住到此时的。”

严嵩怒道:“皇后贤淑,太子仁孝,天下共知。你何妄思诬捏,以卸己罪?可即从实招来,如有半句支吾,我这里刑法重得狠呢!”

陈春道:“小的今日既已被获,哪敢说谎?

上一页详情 末页 下一页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