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设置 书签 详情 下载

字体大小

背景设置

加入书签 我的书签

尚书正义(唐初孔颖达等撰文献汇编)第21页

○正义曰:《左传》言“槁师”者,以师枯槁,用酒食劳之,是“槁”得为劳也。襄二十六年《左传》云:“将赏,为之加膳,加膳则饫赐。”

是“饫”得为赐也。亦不知劳赐之何所谓也。

卷四大禹谟第三

○《释文》:“徐云:‘本《虞书》裛为一卷,凡十二卷,今依《七志》、《七录》为十三卷。’”

皋陶矢厥谟,矢,陈也。

○皋音高。陶音遥。禹成厥功,陈其成功。帝舜申之。申,重也,重美二子之言。

○重,直用反。作《大禹》、《皋陶谟》、大禹谋九功,皋陶谋九德。

○谟亦作謩。《益稷》。凡三篇。

[疏]“皋陶”至“益稷”

○正义曰:皋陶为帝舜陈其谋,禹为帝舜陈已成所治水之功,帝舜因其所陈从而重美之。史录其辞,作《大禹》、《皋陶》二篇之谟,又作《益稷》之篇,凡三篇也。篇先《大禹》,序先言皋陶者,《皋陶》之篇,皋陶自先发端,禹乃然而问之,皋陶言在禹先,故序先言皋陶。其此篇以功大为先,故先《禹》也。《益稷》之篇亦是禹之所陈,因皋陶之言。而禹论益稷,在《皋陶谟》后,故后其篇。

○传“矢,陈也”

○正义曰:“矢,陈”,《释诂》文。

○传“陈其成功”正义曰:此是谟篇,禹成其功,陈其言耳。蒙上“矢”文,故传明之,言“陈其成功”也。序“成”在“厥”上,传“成”在下者,序顺上句,传从便文,故倒也。

○传“申重”至“之言”

○正义曰:“申,重”,《释诂》文。《大禹谟》云:“帝曰:‘俞!地平天成,时乃功。’”又“帝曰:‘皋陶,惟兹臣庶,罔或于予正。时乃功,懋哉!”《益稷》云:“迪朕德,时乃功。”

皆是重美二子之言也。

○传“大禹”至“九德”

○正义曰:二篇皆是谟也,序以一“谟”总二篇,故传明之。大禹治水能致九功而言“谟”,以其序有“谟”文,故云“谟”也。

○传“凡三篇”

○正义曰:《益稷》亦大禹所谋,不言“谟”者,禹谋言及益稷,非是益稷为谋,不得言《益稷谟》也。其篇虽有“夔曰”,夔言乐和,本非谋虑,不得谓之“夔谟”。

大禹谟禹称大,大其功。谟,谋也。

[疏]传“禹称”至“谋也”

○正义曰:馀文单称“禹”,而此独加“大”者,故解之:禹与皋陶同为舜谋,而禹功实大,禹与皋陶不等,史加大其功,使异於皋陶,於此独加“大”字与皋陶总言故也。“谟,谋”,《释诂》文。此三篇皆是舜史所录,上取尧事,下录禹功,善於尧之知己,又美所禅得人,故包括上下以为《虞书》。其事以类相从,非由事之先后。若其不然,上篇已言舜死,於此岂死后言乎?

此篇已言禅禹,下篇岂受禅后乎?

聪明史以类聚为文。计此三篇,禹谟最在后,以禹功大,故进之於先。《孟子》称“舜荐禹於天,十有七年”,则禹摄一十七年,舜陟方乃死。不知禹征有苗,在摄几年。史述禹之行事,不必以摄位之年即征苗民也。

曰若稽古,大禹,顺考古道而言之。曰:“文命敷於四海,祗承于帝。言其外布文德教命,内则敬承尧舜。

○文命,孔云:“文德教命也。”

先儒云:“文命,禹名。”

[疏]“曰若”至“于帝”

○正义曰:史将录禹之事,故为题目之辞曰,能顺而考案古道而言之者,是大功之禹也。此禹能以文德教命布陈於四海,又能敬承尧舜。外布四海,内承二帝,言其道周备。

○传“顺考”至“言之”

○正义曰:典是常行,谟是言语,故传於典云“行之”,於谟云“言之”,皆是顺考古道也。

○传“言其”至“尧舜”

○正义曰:“敷於四海”即敷此文命,故言“外布文德教命”也。“四海”举其远地,故传以“外”、“内”言之。“祗”训敬也,禹承尧舜二帝,故云“敬承尧舜”。

传不训“祗”而直言“敬”,以易知而略之。

曰:“后克艰厥后,臣克艰厥臣,政乃乂,黎民敏德。”

敏,疾也。能知为君难,为臣不易,则其政治,而众民皆疾修德。

○易,以豉反。治,直吏反。帝曰:“俞!允若兹,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咸宁。攸,所也。善言无所伏,言必用。如此则贤才在位,天下安宁。

○俞,羊朱反。攸音由,徐以帚反。稽于众,舍已从人,不虐无告,不废困穷,惟帝时克。”

帝谓尧也,舜因嘉言无所伏,遂称尧德以成其义。考众从人,矜孤愍穷,凡人所轻,圣人所重。

○舍音捨。告,故毒反。矜,居陵反。

[疏]“曰后”至“时克”

○正义曰:禹为帝舜谋曰:“君能重难其为君之事,臣能重难其为臣之职,则上之政教乃治,则下之众民皆化而疾修其德。而帝曰:“然。信能如此,君臣皆能自难,并愿善以辅己,则下之善言无所隐伏,在野无遗逸之贤,贤人尽用,则万国皆安宁也。为人上者考於众言,观其是非,舍已之非,从人之是。不苛虐鳏寡孤独无所告者,必哀矜之;不废弃困苦贫穷无所依者,必愍念之。惟帝尧於是能为此行,馀人所不能。”

言“克艰”之不易也。

○传“敏疾”至“修德”

○正义曰:许慎《说文》云:“敏,疾也。”

是相传为训。“为君难,为臣不易”,《论语》文。能知为君难,为臣不易,则当谨慎恪勤,求贤自辅,故其政自然治矣。见善则用,知贤必进,众民各自举,则皆疾修德矣。此经上不言禹者,承上禹事,以可知而略之。

○传“攸所”至“下安”

○正义曰:“攸,所”,《释言》文。“善言无所伏”者,言其必用之也。言之善者必出贤人之口,但言之易,行之难,或有人不贤而言可用也,故“嘉言”与“贤”异其文也。如此用善言,任贤才在位,则天下安。

○传“帝谓”至“所重”

○正义曰:舜称为“帝”,故知“帝谓尧”也。舜因嘉言无所伏,以为尧乃能然,故遂称尧德以成其义。此禹言之义,以尧之圣智,无所不能,惟言其“考众从人,矜孤愍穷”,以为尧之美者,此是“凡人所轻,圣人所重”。

“不虐”、“不废”,皆谓矜抚愍念之,互相通也。《王制》云:“少而无父谓之孤,老而无子谓之独,老而无妻谓之鳏,老而无夫谓之寡。此四者天民之穷而无告者。”

故此“无告”是彼四者。彼四者而此惟言孤者,四者皆孤也,言“孤”足以总之。言“困穷”,谓贫无资财也。

益曰:“都!帝德广运,乃圣乃神,乃武乃文。益因舜言又美尧也。“广”谓所覆者大,“运”谓所及者远。圣无所不通,神妙无方,文经天地,武定祸乱。皇天眷命,奄有四海,为天下君。”

眷,视。奄,同也。言尧有此德,故为天所命,所以勉舜也。

○眷,居倦反。奄,於检反。

[疏]“益曰”至“下君”

○正义曰:益承帝言,叹美尧德曰:“呜呼!帝尧之德,广夫运行。乃圣而无所不通,乃神而微妙无方,乃武能克定祸乱,乃文能经纬天地。以此为大天顾视而命之,使同有四海之内,为天下之君。”

○传“益因”至“祸乱”

○正义曰:“广”者阔之义,故为“所覆者大”。

“运”者动之言,故为“所及者远”。

《洪范》云“睿作圣”,言通知众事,故为“无所不通”。

上一页详情 末页 下一页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