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正义(唐初孔颖达等撰文献汇编)第24页
谓薄饮食,卑宫室。“常执谦冲,不自满溢夸大,惟汝之贤也”。
又申美之:“汝惟不自矜夸,故天下莫敢与汝争能。汝惟不自称伐,故天下莫敢与汝争功。”
美功之大也。“我今勉汝之德,善汝大功,天之历运之数帝位当在汝身,汝终当升此大君之位,宜代我为天子”。
因戒以为君之法:“民心惟甚危险,道心惟甚幽微。危则难安,微则难明,汝当精心,惟当一意,信执其中正之道,乃得人安而道明耳。又为人君,不当妄受用人语。无可考验之言,勿听受之。不是询众之谋,勿信用之。”
言“民所爱者,岂非人君乎?
民以君为命,故爱君也”。
言“君可畏者,岂非民乎?
君失道则民叛之,故畏民也。众非大君而何所奉戴?
无君则民乱,故爱君也。君非众人无以守国,无人则国亡,故畏民也。君民相须如此,当宜敬之哉!谨慎汝所有之位,守天子之位,勿使失也。敬修其可原之事”。
谓道德之美,人所原也。“养彼四海困穷之民,使皆得存立,则天之禄籍长终汝身矣”。
又告禹:“惟口之所言,出好事,兴戎兵,非善思虑无以出口,我言不可再发。”
令禹受其言也。
○传“水性”至“美之”
○正义曰:“降水”,洪水也。水性下流,故曰下水。禹以治水之事儆戒於予。《益稷》云:“予创若时,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启呱呱而泣,予弗子,惟荒度土功之事。”
虽文在下篇,实是欲禅前事,故帝述而言之。《禹贡》言治水功成云:“朔南暨声教。”
故知“成允”是“成声教之信”,“成功”是“成治水之功”也。前已言地平天成是汝功,今复说治水之事,“言禹最贤,重美之”也。禹实圣人,美其贤者,其性为圣,其功为贤,犹《易·系辞》云“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亦是圣人之事。
○传“满谓”至“盈大”
○正义曰:“满”以器喻,故为盈实也。“假,大”,《释诂》文。言己无所不知,是为自满。言己无所不能,是为自大。禹实不自满大,故为贤也。《论语》美禹之功德云:“恶衣服,菲饮食,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
故传引彼。恶衣、薄食、卑其宫室是“俭於家”,尽力为民是“勤於邦”。
上言其功,此言其德,故再云“惟汝贤”。
○传“自贤”至“众人”
○正义曰:自言己贤曰矜,自言己功曰伐。《论语》云:“愿无伐善。”
《诗》云:“矜其车甲。”
“矜”与“伐”俱是夸义,以经有“争能”、“争功”,故别解之耳。弗矜莫与汝争能,即矜者矜其能也。贤、能大同小异,故“自贤”解“矜”。
《老子》云:“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是故不矜伐而不失其功能,此所以能绝异於众人也。
○传“丕大”至“天子”
○正义曰:“丕,大”,《释诂》文。“历数”谓天历运之数,帝王易姓而兴,故言“历数谓天道”。
郑玄以“历数在汝身谓有图箓之名”,孔无谶纬之说,义必不然。当以大功既立,众望归之,即是天道在身。《释诂》“元”训为首,首是体之大也。《易》曰“大君有命”,是“大君”谓天子也。
○传“危则”至“其中”
○正义曰:居位则治民,治民必须明道,故戒之以“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道者经也,物所从之路也。因言“人心”,遂云“道心”。
人心惟万虑之主,道心为众道之本。立君所以安人,人心危则难安。安民必须明道,道心微则难明。将欲明道,必须精心。将欲安民,必须一意。故以戒精心一意。又当信执其中,然后可得明道以安民耳。
○传“无考”至“听用”
○正义曰:为人之君不当妄用人言,故又戒之:“无可考校之言谓无信验,不询於众人之谋谓专独用意。”
言无信验是虚妄之言,独为谋虑是偏见之说,二者终必无成,故戒令勿听用也。“言”谓率意为语,“谋”谓豫计前事,故互文也。
○传“民以”至“而立”
○正义曰:百人无主,不散则乱,故“民以君为命”。
君尊,民畏之,嫌其不爱,故言“爱”也。民贱,君忽之,嫌其不畏,故言“畏”也。
○传“有位”至“汝身”
○正义曰:上云“汝终陟元后”,命升天位,知其慎汝有位,慎天子位也。道德人之可愿,知“可愿”者,是道德之美也。惟言“四海困穷”,不结言民之意,必谓四海之内困穷之民,令天子抚育之。故知如《王制》所云,孤独鳏寡“此四者,天民之穷而无告者”,此是困穷者也。言为天子,当慎天位,修道德,养穷民,勤此三者,则天之禄籍长终汝身。禄谓福禄,籍谓名籍,言享大福,保大名也。
○传“好谓”至“於一”
○正义曰:昭二十八年《左传》云:“庆赏刑威曰君。”
君出言有赏有刑,“出好”谓爱人而出好言,故为赏善。“兴戎”谓疾人而动甲兵,故谓伐恶。《易·系辞》曰:“言语者,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
必当虑之於心,然后宣之於口,故成之於一而不可再。帝言“我命汝升天位”者,是虑而宣之,此言故不可再。
禹曰:“枚卜功臣,惟吉之从。”
枚谓历卜之而从其吉。此禹让之志。
○枚音梅。帝曰:“禹,官占,惟先蔽志,昆命于元龟。帝王立卜占之官,故曰官占。蔽,断。昆,后也。官占之法,先断人志,后命於元龟,言志定然后卜。
○蔽,必世反,徐甫世反。断,丁乱反。朕志先定,询谋佥同,鬼神其依,龟筮协从,卜不习吉。”
习,因也。然已谋之於心,谋及卜筮,四者合从,卜不因吉,无所枚卜。
○佥,七潜反。禹拜稽首,固辞。再辞曰固。帝曰:“毋!惟汝谐。”
言毋,所以禁其辞。禹有大功德,故能谐和元后之任。
○禁,今鸩反,又音金。
[疏]“禹曰”至“汝谐”
○正义曰:禹以让而不许,更请帝曰:“每以一枚历卜功臣,惟吉之人,从而受之。”
帝曰:“禹,卜官之占,惟能先断人志,后乃命其大龟。我授汝之志先以定矣,又询於众人,其谋又皆同美矣。我后谋及鬼神,加之卜筮,鬼神其依我矣,龟筮复合从矣。卜法不得因前之吉更复卜之,不须复卜也。”
禹犹拜而后稽首,固辞。帝曰:“毋!”毋者,禁止其辞也。“惟汝能谐和此元后之任,汝宜受之”。
○传“枚谓”至“之志”
○正义曰:《周礼》有衔枚氏,所衔之物状如箸。今人数物云一枚、两枚,则“枚”是筹之名也。“枚卜”谓人人以次历申卜之,似老枚数然。然请卜不请筮者,举动也。
○传“帝王”至“后卜”
○正义曰:占是卜人之占,而云“官占”者,帝王立卜筮之官,故曰“官占”。
《洪范》“稽疑”云:“择建立卜筮人。”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