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正义(唐初孔颖达等撰文献汇编)第42页
[疏]传“荥泽”至“遏猪”
○正义曰:沇水入河而溢为荥,“荥”是泽名。洪水之时,此泽水大,动成波浪。此泽其时波水已成遏猪,言壅遏而为猪,畜水而成泽,不滥溢也。郑云:“今塞为平地,荥阳民犹谓其处为荥泽,在其县东。”
言在荥泽县之东也。马、郑王本皆作“荥播”,谓此泽名“荥播”。
《春秋》闵二年卫侯“及狄人战于荥泽”,不名“播”也。郑玄谓卫狄战在此地,杜预云“此荥泽当在河北,以卫败方始渡河,战处必在河北”。
盖此泽跨河南北,多而得名耳。
导菏泽,被孟猪。菏泽在胡陵。孟猪,泽名,在菏东北,水流溢覆被之。
○导音道,下同。菏,徐音柯,又土可反,注同,韦胡阿反。被,皮寄反,徐扶义反,注同。猪,张鱼反,又音诸;《左传》及《尔雅》皆作“孟诸”,宋薮泽也。
[疏]传“菏泽”至“被之”
○正义曰:《地理志》山阳郡有胡陵县,不言其县有菏泽也。又云,菏泽在济阴定陶县东。孟猪在梁国雎阳县东北。以今地验之,则胡陵在雎阳之东,定陶在雎阳之北,其水皆不流溢东北被孟猪也。然郡县之名,随代变易,古之胡陵当在雎阳之西北,故得东出被孟猪也。於此作“孟猪”,《左传》、《尔雅》作“孟诸”,《周礼》作“望诸”,声转字异,正是一地也。
厥土惟壤,下土坟垆。高者壤,下者垆,垆疏。
○垆音卢,《说文》:“黑刚土也。”
厥田惟中上,厥赋错上中。田第四,赋第二,又杂出第一。厥贡漆、枲、絺、纻,厥篚纤纩,纩,细绵。
○絺,敕其反。纻,直吕反。纩音旷。绵,《切韵》武延反。
[疏]传“纩,细绵”
○正义曰:《礼·丧大记》候死者“属纩以俟绝气”,即“纩”是新绵耳。“纤”是细,故言“细绵”。
锡贡磬错。治玉石曰错。治磬错。
[疏]传“治玉”至“磬错”
○正义曰:《诗》云:“佗山之石,可以攻玉。”
又曰:“可以为错。”
磬有以玉为之者,故云“治玉石曰错”,谓“治磬错”也。
浮于洛,达于河。
华阳、黑水惟梁州。东据华山之南,西距黑水。
○华,胡化反,又胡瓜反。
[疏]“梁州”
○传“东据”至“黑水”
○正义曰:《周礼·职方氏》豫州其山镇曰华山,在豫州界内。此梁州之境东据华山之南,不得其山,故言“阳”也。此山之西,雍州之境也。
岷、嶓既艺,沱、潜既道。岷山、嶓冢皆山名。水去已可种艺。沱、潜发源此州,入荆州。
○岷,武巾反。嶓音波,徐甫河反,韦音播。
[疏]传“岷山”至“荆州”
○正义曰:汉制,县有羌夷曰道。《地理志》云,蜀郡有湔道,岷山在西徼外,江水所出也。陇西郡西县冢山,西汉水所出。是二者皆山名也。沱出于江,潜出于汉,二水发源此州而入荆州,故荆州亦云“沱、潜既道”。
蔡、蒙旅平,和夷厎绩。蔡,蒙二山名。祭山曰旅。平言治功毕。和夷之地,致功可艺。
○旅如字,韦音卢。和如字,又作龢,郑云:“和读曰洹。”
治,直吏反,下同。
[疏]传“蔡蒙”至“可艺”
○正义曰:《地理志》云,蒙山在蜀郡青衣县。应劭云:“顺帝改曰汉嘉县。”
蔡山不知所在。《论语》云:“季氏旅於泰山。”
是“祭山曰旅”也。“平”者言其治水毕,犹上“既艺”也。“和夷”平地之名,致功可艺。“艺”与“平”互言耳。
厥土青黎,色青黑而沃壤。
○黎,郑力兮反,徐力私反,马云:“小疏也。”
[疏]传“色青黑而沃壤”
○正义曰:孔以“黎”为黑,故云“色青黑”。
其地“沃壤”,言其美也。王肃曰:“青,黑色。黎,小疏也。”
厥田惟下上,厥赋下中三错。田第七,赋第八,杂出第七、第九三等。
[疏]传“田第”至“三等”
○正义曰:传以既言“下中”,复云“三错”,举下中第八为正,上下取一,故杂出第七、第九与第八为三也。郑云:“三错者,此州之地有当出下之赋者少耳,又有当出下上、中下者差复益小。”
与孔异也。
厥贡璆、铁、银、镂、砮、磬,璆,玉名。镂,刚铁。
○璆音蚪,徐又居蚪反,又闾幼反,马同,韦昭、郭璞云:“紫磨金。”
案郭注《尔雅》璆即紫磨金。铁,天结反。镂,娄豆反。
[疏]传“璆玉”至“刚铁”
○正义曰:《释器》云:“璆、琳,玉也。”
郭璞云:“璆、琳,美玉之别名。”
“镂”者,可以刻镂,故为“刚铁”也。
熊、罴、狐、貍织皮。贡四兽之皮,织金罽。
○熊音雄。罴,彼宜反,如熊而黄。貍,力疑反。罽,纪例反。
[疏]传“贡四”至“金罽”
○正义曰:与“织皮”连文,必不贡生兽,故云“贡四兽之皮”。
《释言》云:“氂,罽也。”
舍人曰:“氂谓毛罽也。胡人续羊毛作衣。”
孙炎曰:“毛氂为罽。”
织毛而言“皮”者,毛附於皮,故以“皮”表毛耳。
西倾因桓是来,浮于潜,逾于沔,西倾,山名。桓水自西倾山南行,因桓水是来,浮于潜。汉上曰沔。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