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正义(唐初孔颖达等撰文献汇编)第91页
凡其众民中和之心,所陈之言,谓以善言闻於上者,於是顺之,於是行之,悦於民而便於政,则可近益天子之光明矣。又本人君须大中者,更美大之曰,人君於天所子,布德惠之教,为民之父母,以是之故,为天下所归往,由大中之道教使然。言人君不可不务大中矣。
“六,三德。一曰正直,能正人之曲直。二曰刚克,刚能立事。
○克,马云:“胜也。”
三曰柔克。和柔能治,三者皆德。平康正直,世平安,用正直治之。彊弗友刚克,友,顺也。世强御不顺,以刚能治之。
○御,鱼吕反。能治,直吏反。燮友柔克。燮,和也。世和顺,以柔能治之。
○燮,息协反。沈潜刚克,沈潜谓地,虽柔亦有刚,能出金石。高明柔克。高明谓天,言天为刚德,亦有柔克,不干四时,喻臣当执刚以正君,君亦当执柔以纳臣。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言惟君得专威福,为美食。
○辟,徐补亦反。玉食,张晏注《汉书》云:“玉食,珍食也”。
韦昭云:“诸侯备珍异之食。”
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臣之有作福作威玉食,其害于而家,凶于而国。人用侧颇僻,民用僣忒。在位不敦平,则下民僣差。
○颇,普多反。僻,匹亦反。僣,子念反。忒,他得反,马云:“恶也。”
[疏]“六三得”至“僣忒”
○正义曰:此三德者,人君之德,张弛有三也。一曰正直,言能正人之曲使直。二曰刚克,言刚强而能立事。三曰柔克,言和柔而能治。既言人主有三德,又说随时而用之。平安之世,用正直治之。强御不顺之世,用刚能治之。和顺之世,用柔能治之。既言三德张弛,随时而用,又举天地之德,以喻君臣之交。地之德沉深而柔弱矣,而有刚,能出金石之物也。天之德高明刚强矣,而有柔,能顺阴阳之气也。以喻臣道虽柔,当执刚以正君;君道虽刚,当执柔以纳臣也。既言君臣之交,刚柔递用,更言君臣之分,贵贱有恒。惟君作福,得专赏人也。惟君作威,得专罚人也。惟君玉食,得备珍食也。为臣无得有作福作威玉食,言政当一统,权不可分也。臣之有作福作威玉食者,其必害於汝臣之家,凶於汝君之国,言将得罪丧家,且乱邦也。在位之人,用此大臣专权之故,其行侧颇僻。下民用在位颇僻之故,皆言不信,而行差错。
○传“和柔”至“皆德”
○正义曰:刚不恒用,有时施之,故传言“立事”。
柔则常用以治,故传言“能治”。
三德为此次者,正直在刚柔之间,故先言。二者先刚后柔,得其叙矣。王肃意与孔同。郑玄以为“三德,人各有一德,谓人臣也”。
○传“友顺”至“治之”
○正义曰:《释训》云:“善兄弟为友。”
“友”是和顺之名,故为顺也。传云“燮,和也”,《释诂》文。诂此三德是王者一人之德,视世而为之,故传三者各言“世”。
世平安,虽时无逆乱,而民俗未和,其下犹有曲者,须在上以正之,故世平安用正直之德治之。世有强御不顺,非刚无以制之,故以刚能治之。世既和顺,风俗又安,故以柔能治之。郑玄以为人臣各有一德,天子择使之,注云:“安平之国,使中平守一之人治之,使不失旧职而已。国有不顺孝敬之行者,则使刚能之人诛治之。其有中和之行者,则使柔能之人治之,差正之。”
与孔不同。
○传“高明”至“纳臣”
○正义曰:《中庸》云:“博厚配地,高明配天。”
高而明者惟有天耳,知“高明谓天”也。以此“高明”是天,故上传“沈潜谓地”也。文五年《左传》云:“天为刚德,犹不干时。”
是言天亦有柔德,不干四时之序也。地柔而能刚,天刚而能柔,故以“喻臣当执刚以正君,君当执柔以纳臣”也。
○传“言惟”至“美食”
○正义曰:於“三德”之下说此事者,以德则随时而用,位则不可假人,故言尊卑之分,君臣之纪,不可使臣专威福,夺君权也。衣亦不得僣君而独言食者,人之所资,食最为重,故举言重也。王肃云:“辟,君也。不言王者,关诸侯也,诸侯於国得专赏罚。”
其义或当然也。
○传“在位”至“僣差”
○正义曰:此经“福”、“威”与“食”於君每事言“辟”,於臣则并文而略之也。“作福作威”谓秉国之权,勇略震主者也。“人用侧颇僻”者,谓在位小臣见彼大臣威福由己,由此之故,小臣皆附下罔上,为此侧颇僻也。下民见此在位小臣秉心僻侧,用此之故,下民皆不信恒,为此僣差也。言在位由大臣,下民由在位,故皆言“用”也。传不解“家”,王肃云:“大夫称家,言秉权之臣必灭家,复害其国也。”
“七,稽疑。择建立卜筮人,龟曰卜,蓍曰筮。考正疑事,当选择知卜筮人而建立之。
○蓍音尸。乃命卜筮。建立其人,命以其职。曰雨,曰霁,龟兆形有似雨者,有似雨止者。
○霁,子细反。曰蒙,蒙,阴暗。
○蒙,武工反,徐亡钩反。曰驿,气洛驿不连属。
○驿音亦,注同。属音烛。曰克,兆相交错。五者卜兆之常法。曰贞,曰悔,内卦曰贞,外卦曰悔。凡七。卜筮之数。卜五,占用二,衍忒。立时人作卜筮,三人占,则从二人之言。立是知卜筮人,使为卜筮之事。夏殷周卜筮各异,三法并卜。从二人之言,善钧从众。卜筮各三人。
○占用二,马云:“占,筮也。”
衍,以浅反。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将举事而汝则有大疑,先尽汝心以谋虑之,次及卿士众民,然后卜筮以决之。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人心和顺,龟筮从之,是谓大同於吉。身其康强,子孙其逢吉。动不违众,故后世遇吉。
○逢,马云:“逢,大也。”
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逆,庶民逆,吉。三从二逆,中吉,亦可举事。卿士从,龟从,筮从,汝则逆,庶民逆,吉。君臣不同,决之卜筮,亦中吉。庶民从,龟从,筮从,汝则逆,卿士逆,吉。民与上异心,亦卜筮以决之。汝则从,龟从,筮逆,卿士逆,庶民逆,作内吉,作外凶。二从三逆,龟筮相违,故可以祭祀冠婚,不可以出师征伐。
○冠,官唤反。龟筮共违于人,皆逆。用静吉,用作凶。安以守常则吉,动则凶。
[疏]“七稽”至“之言”
○正义曰:“稽疑”者,言王者考正疑事。当选择知卜筮者而建立之,以为卜筮人,谓立为卜人筮人之官也。既立其官,乃命以卜筮之职。云卜兆有五。曰雨兆,如雨下也。曰霁兆,如雨止也。曰雺兆,气蒙暗也。曰兆,气落驿不连属也。曰克兆,相交也。筮卦有二重,二体乃成一卦。曰贞,谓内卦也。曰悔,谓外卦也。卜筮兆卦其法有七事,其卜兆用五,雨、霁、蒙、驿、克也。其筮占用二,贞与悔也。卜筮皆就此七者推衍其变,立是知卜筮人,使作卜筮之官。其卜筮必用三代之法,三人占之,若其所占不同,而其善钧者,则从二人之言,言以此法考正疑事也。
○传“龟曰”至“立之”
○正义曰:“龟曰卜,蓍曰筮”,《曲礼》文也。考正疑事,当选择知卜筮人而建立之。“建”亦“立”也,复言之耳。郑、王皆以“建”、“立”为二,言将考疑事,选择可立者,立为卜人筮人。
○传“兆相”至“常法”
○正义曰:此上五者,灼龟为兆,其璺拆形状有五种,是“卜兆之常法”也。《说文》云:“霁,雨止也。”
“霁”似雨止,则“雨”似雨下。郑玄曰:“霁如雨止者,云在上也。”
“雺”声近蒙,《诗》云“零雨其蒙”,则濛是暗之义,故以雺为兆,蒙是阴暗也。“”即驿也,故以为兆。“气落驿不连属”,“落驿”,希稀之意也。“雨”、“霁”既相对,则“蒙”、“驿”亦相对,故“驿”为落驿气不连属,则“雺”为气连蒙暗也。王肃云:“,霍驿消减如云阴。雺,天气下地不应,暗冥也。”
其意如孔言。郑玄以“”为明,言色泽光明也。“雺”者气泽郁郁冥冥也。自以“明”、“暗”相对,异於孔也。“克”谓兆相交错。王肃云:“兆相侵入,盖兆为二拆,其拆相交也。”
郑玄云:“克者如雨气色相侵入。”
卜筮之事,体用难明,故先儒各以意说,未知孰得其本。今之用龟,其兆横者为土,立者为木,斜向径者为金,背径者为火,因兆而细曲者曲为水,不知与此五者同异如何。此五兆不言“一曰”、“二曰”者,灼龟所遇,无先后也。
○传“内卦”至“曰悔”
○正义曰:僖十五年《左传》云,秦伯伐晋,卜徒父筮之。其卦遇蛊,蛊卦巽下艮上,说卦云,巽为风,艮为山。其占云:“蛊之贞,风也;其悔,山也。”
是内卦为贞,外卦为悔也。筮法爻从下起,故以下体为内,上体为外。下体为本,因而重之,故以下卦为贞。贞,正也,言下体是其正。郑玄云:“悔之言晦,晦犹终也。”
晦是月之终,故以为终,言上体是其终也。下体言正,以见上体不正;上体言终,以见下体为始;二名互相明也。
○传“立是”至“三人”
○正义曰:此经“卜五,占用二,衍忒”,孔不为传。郑玄云:“‘卜五占用’谓雨、霁、蒙、驿、克也,‘二衍忒’谓贞、悔也。”
断“用”从上句,“二衍忒”者,指谓筮事。王肃云:“‘卜五’者,筮短龟长,故卜多而筮少。‘占用二’者,以贞、悔占六爻。‘衍忒’者,当推衍其爻义以极其意。”
“卜五,占二”,其义当如王解,其“衍忒”宜总谓卜筮,皆当衍其义,极其变,非独筮衍而卜否也。传言“立是知卜筮人,使为卜筮之事”者,言经之此文覆述上句“立卜筮人”也。言“三人占”,是占此卜筮,法当有三人。《周礼》:“太卜掌三兆之法,一曰玉兆,二曰瓦兆,三曰原兆。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杜子春以为“玉兆,帝颛顼之兆。瓦兆,帝尧之兆”。
又云“《连山》,虙牺。《归藏》,黄帝。三兆三易皆非夏殷”。
而孔意必以三代夏殷周法者,以《周礼》指言“一曰”、“二曰”,不辩时代之名。案《考工记》云,夏曰世室,殷曰重屋,周曰明堂。又《礼记·郊特牲》云“夏收,殷冔,周冕”。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